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有什么口诀


    竹林七贤皆是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豪爽之士。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这七个人,他们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中聚会,每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饮酒、弹琴、评议国家大事。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记忆顺口溜
    口诀记忆法:王戎上山(山涛)秀(向秀)了一把箭术,射死两只鸡(嵇康、阮籍)手拎(刘伶)一只嘴衔(阮咸)一只。
    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七贤指哪些人
    嵇康(公元224—263年),安徽宿县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回归自然,厌恶烦琐的礼教,其代表作有《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在感情上,他亲近曹魏皇室,因为他娶了魏谯王曹林的女儿。但嵇康不愿意参与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明争暗斗,也自认为没有能力而为之,所以他只能开始了自我放逐,把目光投向了山阳县。后因拒绝入朝为官被当权者所不喜,于公元263年,年仅40岁被司马昭杀害,史称广陵绝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尉氏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官职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主张把“自然”与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他常常蔑视礼教,以白眼(斜眼看人)看待他说人为的俗人,以青眼(正眼看人)看待志趣相投的朋友,被人称之为“青白眼”。
    山涛(公元205—283年),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字巨源,西晋时期名士,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直到四十岁才做了官,当了郡主簿。眼看仕途有所起色了,却忧虑朝堂之中的暗潮,于是弃官43岁来到了竹林。嵇康所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写给他的,这也让后人对他有诸多非议。二十年后,他顾念旧情,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官,可见他来从来没有忘却过旧友之情,之前种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向秀(约公元227年—272年),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字子期,魏晋间文学家,著有一书、一论、一赋,皆是难得的佳品,后人无可比肩。后在山涛的引荐下,与嵇康、阮籍相识。
    刘伶(约公元221年—300年),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曹魏末期曾做建威参军,晋初期,他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反对黑暗统治,被统治者所不喜,后遭罢黜。为了躲避迫害,刘伶嗜酒放浪,肆意妄为,著有《酒德颂》一篇。《晋书》里记载: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世辛弃疾有“醉后何妨死便埋”,清代的敦诚也曾经这样悼念曹雪芹:“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插葬刘伶”。
    王戎(公元234—305),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字濬冲,竹林七贤之一。年少成名,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等职,与阮籍、嵇康等人常在竹林之游,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的一位,被其他几位戏称为“小俗物”。
    阮咸(约公元222—278年)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字仲容,著有《律议》传世,是阮籍之侄,叔侄二人并称为“大小阮”。精通音律,尤其善弹琵琶,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长颈琵琶就是以“阮咸”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