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权威评析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与数学试题的权威试卷评析已经公布,那么今年的地理试题又体现了哪些特色?一起来看看。
    2021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权威评析
    全国甲卷地理试题评析
    全国甲卷1~3题,以新冠疫苗包装为背景,选择浙江丽水玻璃管和注射剂瓶的生产改变我国高端药用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
    全国甲卷9~11题,考查珊瑚礁的形成过程,思考地貌发育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机理。全国甲卷37题,考查祁连山山麓的地貌、沉积物组成与地表植被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学会从时间空间、内部外部的角度思考地理问题。
    全国甲卷7~8题,以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为案例。
    全国甲卷36题,选取英国东南部湿地开垦过程为案例,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从小幅度的改变到大面积的开垦,都是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结果。
    全国乙卷地理评析
    全国乙卷1~3题,以无人机服务新疆棉花生产这一典型科技兴农案例,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农业科技水平、农民劳动收益与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
    全国乙卷43题,以某科研团队为云南元阳阿者科村探索内源式旅游开发模式为案例,展现了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导学生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全国乙卷9~11题,考查苔原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机理,要求学生理解苔原植被的分布既要有满足其生长的光热水土等外部环境条件,又要有种子传播的决定性作用。
    全国乙卷36题,以某品牌在江苏昆山市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为案例,要求分析其上海因素,需要学生正确看待区际分工和区域联系,正确认识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域的关系。全国乙卷37题第(4)小题,以巢湖西岸圩田区从种植庄稼转变为发展水产业的情境为案例,呈现人湖关系协调发展两个不同的方面方案,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放思路和视角,思考我国平原地区不同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全国乙卷44题,以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某风沙活动路段两侧的调查为材料,采用详实的数据再现真实研究过程,学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从建设期和营运期,从不同的时空组合进行比较,充分考查学生信息整理能力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全国乙卷7~8题以城郊相对湿度的时空差异为案例,考查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引导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做题”转向“做人做事”的素养提升。
    全国乙卷37题,围绕巢湖流域圩田的开发与利用,设计了4个逻辑严密的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湖泊、河流、圩田的时空变化,不论是早期的围垦河湖滩地满足更多的粮食需求,还是后期的圩区功能的改变,都需要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努力奋斗,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命题着力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认同劳动的崇高和伟大,鼓励学生坚持以创造性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