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期金鼎调羹日,再近尼丘日月光。”诗句出处:《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是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
日觉恩深不易铭。心苦只应消鬓黑,梦游频入倚天青。
从兹还似归回首,唯祝台星与福星。
家在严陵钓渚旁,细涟嘉树拂窗凉。难医林薮烟霞癖,
又出芝兰父母乡。孤帆好风千里暖,深花黄鸟一声长。
终期金鼎调羹日,再近尼丘日月光。
【注释】:
终:
①终了;结束。《诗经·大雅·荡》:“靡(mí)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靡:无。鲜:少。克:能。)《孙子兵法·势篇》:“终而复始,日月是也。”②生命完结;死。《史记·刺客列传》:“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政:人名。)③自始至终。《战国策·魏策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④副词。终归;终于。《战国策·齐策二》:“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⑤尽;全。《老子》:“骤雨不终日。”[终……且……]既……又……。《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暴:急雨。)期:
(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鼎:
①古代煮或盛食之器。一般为圆腹三足两耳,有的为方形四足,大小不一。《庄子·徐无鬼》:“吾能冬爨(cuàn)鼎而夏造冰矣。”②(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③上古以鼎为传国之宝,陈列于宗庙,后世遂以鼎象征国家政权和王位。《宋书·武帝纪中》:“鼎祚(zuò)再隆。”④比喻三公及卿相等最高官爵,像三足托鼎,肩负国家重任。《后汉书·谢夷吾传》:“宜当拔擢,使登鼎司。”(拔擢:选拔。司:官府。)⑤盛大;显贵。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⑥副词。正;正在。《汉书· 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调:
(一)①调动。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婿竟不调。”②转换。徐陵《玉台新咏·织妇》:“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③征调。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调其赋税,以充军实。”④计算。班固《汉书·晁错传》:“调立城邑,毋下千家。”⑤音调。白居易《琵琶行》:“未成曲调先有情。”⑥人的才情风格。秦韬玉《贫女》:“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⑦古代的一种赋税。汉末、魏晋有户调,即按户征税。《三国志·魏书·赵俨传》:“都尉李通急录户调。”唐代建立租、庸、调制度,仍按户征调。⑧指声调,即字音高低升降的音调。⑨腔调。(二)tiáo ①协调。洪亮吉《治平篇》:“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②调弄;弹奏。刘禹锡《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嘲弄;调笑。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④驯养;调教。司马迁《史记·秦本纪》:“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⑤烹调;调味。《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⑥音律和谐。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羹:
带浓汁的肉汤或蔬菜。《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再:
①第二次;又一次。《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作气:振起士气。竭:尽。)②两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③重复;继续。多指将要重复的事或行为。《尚书·大禹谟》:“朕(zhèn)言不再。”(朕:我。)近:
①距离短。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②历时短。张居正《与蓟辽总督》:“近屡得渠禀帖,极为感奋。”(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张居正《闻警》:“初闻铁骑近神州,杀气遥传蓟(jì)北秋。”(蓟: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张先启《对菊》:“种菊丛丛傍石根,凌晨坐卧近黄昏。”④亲近的人。《韩非子·难言》:“昵近习亲。”⑤浅近;浅显。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常:寻常。)⑥相似。张俨《默记·述佐》:“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诸葛亮。)⑦副词。大概;恐怕。《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济:成功。恒:经常。事:从事。)丘:
①自然形成的小土山;土堆。《尚书· 禹贡》:“是降丘宅土。”(于是从山丘下到平地定居。)②坟墓。常“丘墓”、“丘陇”连用。《汉书·刘向传》:“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③废墟。《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④量词。用土埂分隔成块的水田,一块叫一丘。⑤大。《孙子 ·作战》:“丘牛大车,十去其六。”⑥空。《后汉书·庞参传》:“故县丘城,可居者多。”日月:
①太阳和月亮。《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星辰、山龙、华虫作会。”②光阴,时间。《论语·阳货》:“~~逝矣,岁不我与。③一天或一月。《论语·雍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至焉而已矣。”④每日每月,时时。蔡邕《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有之。”⑤喻帝王和皇后。《史记·魏其武安侯传》:“武安之贵,在~~之际。”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光:
①光亮;光辉。《墨子·尚贤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辞·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③光采;风采。《庄子·盗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华美。《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④光荣;荣耀。《汉书·礼乐志》:“下民之乐,子孙保光。”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⑤时光;光阴。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轩: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⑥景物;景色。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⑦发扬光大。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⑧光滑。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礼乐文物。《周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上一篇:不知耒阳令,何以葬先生。
- 下一篇:幸臣方赐死,野老不胜悲。
- 不丹人的饮食
- 不为三氏奴婢,便是两间翁主。三氏者何?一曰气质氏,生来气禀在身,举动皆其作使,如勇者多暴戾,懦者多退怯是已。二曰习俗氏,世态即成,贤者不能自免,只得与世浮沉,与世依违,明知之而不能独立。三曰物欲氏,满世皆可殢之物,每日皆殉欲之事,沉痼流连,至死不能跳脱。魁然七尺之躯,奔
-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 不为世俗标准而活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 不为冬霜干,肯畏夏日裂。
- 不为危易行, 行义不辟难。
-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任天下之大事。
- 不为小善,故有大名。
- 不为所动 陈鹏年 玄烨
- 不为无意诗文 王猷定
- 不为时俗所拘 阮籍
- 不为易勇,不为崄怯。
-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惰行。
- 不为暴虐
- 不为来贪香饵,如何赚得吞钩
- 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 不为王门伶人 戴逵 司马晞 戴述
-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 不为苟得以偷安,不为苟免而无耻。
-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 媂
- 媏
- 媍
- 媩
- 媓
- 媈
- 婽
- 媘
- 媫
- 嫅
- 听松庐诗钞
- 听潮集
- 听牌
- 听琴
- 听社
- 听神经
- 听秋轩诗集
- 听练比较实验室
- 听练语言实验室
- 听而不见
- 沈阳建筑大学近三年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东北农业大学近三年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东北农业大学近三年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近三年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沈阳药科大学近三年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沈阳药科大学近三年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近三年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近三年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广西民族大学(人口较少民族)近三年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浙江工业大学近三年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3最低分)
- 檣
- 牆
- 𢋢
- 𡣰
- 艢
- 𤖠
- 蘠
- 𢋾
- 𧭚
- 𤖣